一、求企业纵向并购的案例。。。企业纵向并购案例,急求!最好是有名的公司的案例!好的将追加奖励。
中粮集团纵向收购海外原材料企业:
在对澳大利亚两家产能40多万吨的糖厂的收购争夺战中,7月份,中粮以1.4亿澳元的高价战胜国际巨头邦吉公司完成对澳大利亚Tully糖厂的收购,而在澳大利亚Proserpine糖厂的收购争夺战中,中粮的对手是抢先一步提出收购价格的丰益国际。
为了成功将澳大利亚这两家糖厂已经下属的甘蔗种植园一起收入中粮的旗下,从而提高中粮在农产品领域的控制力,中粮对Proserpine糖厂的收购价格在高出对手500万澳元后继续加价,在此前的1亿澳元债务再融资金额后,大幅加价3000万澳元,以1.3亿澳元的价码来提高中粮的吸引力。
为了完成对这家糖厂的收购,中粮还在收购方案中对财务安排和资金来源等做了细致的安排。据悉,当前在农产品竞争领域,中粮集团农产品板块的利润率受制原材料供应不足,从2008年的5.95%一路下降到去年的2.96%。为了提高农产品板块的利润,加大对海外原材料供应的掌控力是中粮走向海外的必修课。
二、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
楼上回答并不正确 首先,汇源果汁从来没有面临经营困境,请注意一点,中国收到经济危机影响的企业只有外贸和金融行业,真正的制造业和食品业反而因此赚了钱,因为货币贬值的直接结果就是粮食涨价。汇源果汁的主要客户在中国,而不是国外,因此它没有任何经营上的问题。 事实上,每逢经济危机,最坚挺的产业是快销和零售行业,你不可能因为失业就不吃东西,也不可能不穿袜子等等,我可以节约旅游、车辆、电器等等,但是快销行业是绝对不可能节约的。所以在数次金融危机中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始终坚挺。他们从来不会因此出现很大的问题,最多10%-20%的业绩下滑,绝不可能伤筋动骨。你想美国出现那么大的问题,可口可乐照样拿得出钱来收购汇源,这证明了什么? 综上,第一个问题的回答自然是否定的 汇源会撑不下去吗?当然不会,现在他们的销售渠道良好,为什么会撑不下去?他们的果汁在中国有着良好的业绩,良好的声誉。百事的果缤纷和可口可乐的美之原都被他压住了一个头,何来撑不下去之言? 影响自然是有的,是好是坏就很难说了,我认为应该是好的多过坏的,中国自己的好品牌不多,少数的几个大多都被外国人无故收走,到了后来变成别人的牌子,垄断现象及其明显,青春宝、中华牙膏、南孚电池……,我觉得我们早就应该有一个法律来保护国有品牌了,这个法案出现的实在是太晚了
三、修改下面的病句有五处要修改!几年前①在国内彩电市场严重滞销的情况下.②长虹机器厂大幅度率先销价销售。..
2.长虹机器厂率先大幅度降价销售。
3.它貌似亏本,但却获取了更大的赢利。
4.如果我们的企业善于把握“亏本”策略.(把关联词提前)
5.就能取得柳暗花明和锦上添花的效果。(逻辑问题)
6.弄不好就连血本都会亏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