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中国什么时候可以实现
物联网在中国在2010年到2015年期间局部已经可以实现。具体来说:
时间节点:2010年到2015年,是中国物联网技术局部实现和初步应用的重要阶段。
技术基础: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局部实现:在这一阶段,物联网技术在中国的某些领域和地区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应用和实现,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物联网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中国移动物联网中国移动物联网介绍
物联网是一种利用SIM卡、传感器和二维码等设备赋予各类物体智能,使之能够与人和彼此进行沟通交流的网络。这些设备通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形成一个规模大、流动性强且安全的网络体系。中国移动物联网便是基于移动网络,提供了个性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服务。
物联网的典型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全面感知:通过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和二维码等技术,实现对物体状态的全方位监控,这是物联网赋予物体智能的基础。
可靠传输:物联网通过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和传感网等多种途径,高效地将物体感知到的数据传输到处理中心,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及时。
智能处理:物联网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通过复杂的智能处理算法和模型,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对物体行为的智能响应和决策。
总的来说,中国移动物联网是一个将物体连接起来,实现智能感知、传输和处理的先进网络系统,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和高效的信息化服务。
扩展资料
2010年7月,中国移动依托重庆丰富的资源,决定充分发挥重庆的技术优势和积极性,以重庆为大本营,建立中国移动物联网基地,并正式授牌。负责物联网和12582农信通(简称“12582”)全网标准产品的运营支撑、全网运营管理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数据支撑、二级客服等工作;为移动物联网标准应用模板收集、整理、优化、形成标准应用模版白皮书以及提供移动农村信息化应用方案,支撑营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