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分别是谁?
计算机之父是冯·诺依曼,人工智能之父是马文·明斯基。
冯·诺依曼,原籍匈牙利,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在现代计算机、博弈论、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领域内的科学全才之一,被后人称为“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
马文·明斯基是“人工智能之父”和框架理论的创立者。和麦卡锡一起在1956年发起“达特茅斯会议”并提出人工智能概念的计算机科学家马文·明斯基被授予了1969年度图灵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工智能学者。
二、计算机之父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他们不是同一个人的关系。
计算机之父是冯·诺依曼,人工智能之父是马文·明斯基。
冯·诺依曼,原籍匈牙利,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在现代计算机、博弈论、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领域内的科学全才之一,被后人称为“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
马文·明斯基是“人工智能之父”和框架理论的创立者。和麦卡锡一起在1956年发起“达特茅斯会议”并提出人工智能概念的计算机科学家马文·明斯基被授予了1969年度图灵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工智能学者。
三、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之父?
是艾伦-麦席森-图灵。
艾伦-麦席森-图灵,出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之父”,以他名字命名的图灵奖被喻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他提出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二战中他协助军方破解了德国密码系统Enigma,助盟军取得胜利。
四、国际人工智能之父?
图灵,世界公认的人工智能之父。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后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试验,每年都有试验的比赛。此外,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五、人工智能控制之父?
人工智能之父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艾伦·麦席森·图灵、约翰.麦卡锡、马文·明斯基、西摩尔·帕普特,具体贡献:
1、艾伦·麦席森·图灵。
图灵奠定了人工智能的逻辑,并且提出了图灵测试,计算机在5分钟之内回答的问题中,超过百分之三十被认为是人类做出的解答,让人工智能初步得到人们的认可。
2、约翰.麦卡锡。
将批处理方式改进成了能够同时允许多人使用的分时方式。
3、马文·明斯基。
发明了能够模拟人类活动的机器人,也是最早的能够模拟人类的机器人。
4、西摩尔·帕普特。
将儿童和人工智能以非常有趣的方式结合在了一起,从这里开始,科技与教育开始融合,对后来的教育影响非常大。
六、人工智能支付之父?
艾伦-麦席森-图灵(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出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之父,以他名字命名的图灵奖被喻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他提出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二战中他协助军方破解了德国密码系统Enigma,助盟军取得胜利。
七、人工智能之父是?
是英国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认知科学家乔治·梅耶尔(George Edward Mayer)。他于195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表了著名论文“机器智能”,倡导“以让计算机表现出智能行为为目标,对计算机要求具有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内在推理能力等特性”。
他的论文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机器智能发展风潮,从而使他被公认为人工智能之父。
八、人工智能之父指的是?
工业与科学革命的时代,美国思想家、计算机科学家阿兰·图灵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1936年,阿兰·图灵发表了自己的著作「逻辑基础论」,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了计算机可以完成智力任务的论断,从而奠定了人工智能的基础。1960年,阿兰·图灵把他的想法和理论抽象化了,推出了“图灵测试”,成为计算机智能识别度量衡的标准。十多年之后,他不幸离世,但他为人工智能贡献的无比艰辛和智慧永垂不朽。
九、人工智能之父图灵
人工智能之父图灵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为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他的领导下,英国在二战期间成功破译了纳粹的加密密码机,大大加速了盟军对纳粹的战略优势。
图灵机的开创
图灵最为人所熟知的贡献是他的“图灵机”理论。这个理论是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基石,它提出了一个抽象的数学模型,描述了一种具备无限存储空间和可执行无限指令的理想计算设备。图灵机的概念为之后计算机的设计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支持。
人工智能的奠基
在人工智能领域,图灵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用来评估一个机器是否能够展现人类智能。这个测试激发了无数科学家对于人工智能的探索,引领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
图灵对计算机伦理的思考
除了技术贡献,图灵在计算机伦理方面也有重要见解。他提出了“图灵测试”中的“图灵启示”,认为机器只要表现得像人类一样智能,就应该被视为拥有真正的智能。这一思想引发了人们对于机器是否会超越人类智能的讨论。
结语
总的来说,图灵以其卓越的数学天赋和深刻的思想,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并对现代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理论和思想不仅推动了技术的发展,也引领了人类对于智能的探索。
十、计算机之父成就?
图灵在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主要贡献:
1、提出“图灵测试”概念
“图灵测试”指测试者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
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有超过30%的测试者不能确定出被测试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图灵测试一词来源于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的先驱艾伦·麦席森·图灵写于1950年的一篇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其中30%是图灵对2000年时的机器思考能力的一个预测,目前我们已远远落后于这个预测。
图灵预言,在20世纪末,一定会有电脑通过“图灵测试”。2014年6月7日在英国皇家学会举行的“2014图灵测试”大会上,举办方英国雷丁大学发布新闻稿。
宣称俄罗斯人弗拉基米尔·维西罗夫(Vladimir Veselov)创立的人工智能软件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stman)通过了图灵测试。
虽然“尤金”软件还远不能“思考”,但也是人工智能乃至于计算机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图灵机
图灵机是由图灵在1936年提出的,它是一种精确的通用计算机模型,能模拟实际计算机的所有计算行为。
所谓的图灵机就是指一个抽象的机器,它有一条无限长的纸带,纸带分成了一个一个的小方格,每个方格有不同的颜色。有一个机器头在纸带上移来移去。
机器头有一组内部状态,还有一些固定的程序。在每个时刻,机器头都要从当前纸带上读入一个方格信息,然后结合自己的内部状态查找程序表,根据程序输出信息到纸带方格上,并转换自己的内部状态,然后进行移动。
3、人工智能
1949年,图灵成为曼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计算实验室的副院长,致力研发运行Manchester Mark 1型号储存程序式计算机所需的软件。
1956年图灵的这篇文章以“机器能够思维吗?”为题重新发表,此时,人工智能也进入了实践研制阶段。图灵的机器智能思想无疑是人工智能的直接起源之一。
而且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入研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图灵思想的深刻性:它们如今仍然是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之一。
4、树立生物学
从1952年直到去世,图灵一直在数理生物学方面做研究。他在1952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形态发生的化学基础》(The Chemical Basis of Morphogenesis)。
他主要的兴趣是斐波那契叶序列,存在于植物结构的斐波那契数。他应用了反应-扩散公式,如今已经成为图案形成范畴的核心。他后期的论文都没有发表,一直等到1992年《艾伦·图灵选集》出版,这些文章才见天日。
5、判定问题
1937年,图灵用他的方法解决了著名的希尔伯特判定问题:狭谓词演算(亦称一阶逻辑)公式的可满足性的判定问题。
他用一阶逻辑中的公式对图灵机进行编码,再由图灵机停机问题的不可判定性推出一阶逻辑的不可判定性。他在此处创用的“编码法”成为后来人们证明一阶逻辑的公式类的不可判定性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判定问题上,图灵的另一成果是1939年提出的带有外部信息源的图灵机概念,并由此导出“图灵可归约”及相对递归的概念。
运用归约和相对递归的概念,可对不可判定性与非递归性的程度加以比较。在此基础上,E.波斯特(Post)提出了不可解度这一重要概念,这方面的工作后来有重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