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国政府有租房补贴吗?
一般来说是没有的,如果你真的很困难可以去申请看下!
二、英国政府有几个大臣?
一般来说,所有政府大臣(部长)都是内阁阁员。
但在英国,内阁是政府的领导核心,通常由外交、财政、国防、内政以及大法官等主要政府大臣组成,并不包括所有的政府大臣。参加内阁的大臣称为阁员大臣,其余的政府大臣则称为非阁员大臣。三、英国政府的标志性建筑?
1、白金汉宫、伦敦塔桥、大本钟、伦敦眼、威斯敏斯特教堂等。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是英国君主位于伦敦的主要寝宫及办公处。宫殿坐落在威斯敏斯特,是国家庆典和王室欢迎礼举行场地之一,也是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2、伦敦塔桥(Tower Bridge),是一座上开悬索桥,位于英国伦敦,横跨泰晤士河,因在伦敦塔(Tower of London)附近而得名,是从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泰晤士河上共建桥15座),也是伦敦的象征。
3、伊丽莎白塔(Elizabeth Tower),旧称大本钟(Big Ben),即威斯敏斯特宫钟塔,世界上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伦敦的标志性建筑。
4、伦敦眼(The London Eye),坐落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上首座、同时截至2005年最大的观景摩天轮,为伦敦的地标及出名旅游观光点之一。
5、威斯敏斯特大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通称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意译为西敏寺),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
四、英国政府官员职位大揭秘
英国政府官员职位大揭秘
英国政府的官员职位多种多样,涉及到行政、立法、司法等各个领域。了解这些职位对于理解英国政治体系和相关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重要的英国政府官员职位。
在英国政府中,首相是最高领导人,负责领导政府的运作,并在国会中代表政府。而在内阁中,有许多重要部长职位,包括财政大臣、外交大臣、内政大臣等,他们负责督导各自部门的工作,并参与国家重要政策的制定。
除了内阁部长,英国政府还设立了各种其他官员职位,如国务大臣、议员、执政党领袖等,他们在政府运作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英国的司法系统中,最高法院院长和大法官等职位也至关重要,他们的职能是保障司法公正,维护法律的权威。
此外,英国政府还设立了许多其他专职官员职位,包括议会官员、公务员、审计长等,他们在政府的各个部门和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英国政府官员职位繁多,每个职位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使命,共同构建了英国政府的权力结构和运行体系。
感谢阅读本文,希望对您了解英国政府官员职位有所帮助。
五、英国政府为什么讨厌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的组成是英国政府失意政客,海盗,商人组成,他们大肆敛财,贪婪成性,但又有政府的影子,收入却和英国政府无关,进了私人口袋,当然英国政府不喜欢了
六、英国政府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目标?
继续推进财政整固计划。实行稳定、可持续、负责任的财政政策,到2018-2019财年实现财政盈余。政府从国有企业中退出,陆续出售苏格兰皇家银行、皇家邮政、劳埃德银行、北岩银行和布拉福德-宾利银行的国有股份。控制移民,控制福利支出。
改革税收体系,简化税收行政,推行网上缴税。对创意产业等重点发展产业实现税收减免。减轻低收入民众税赋,逐步提高个人税收起征点,到2017-2018财年起征点提高到1.1万镑。对逃税避税行为实施更严格的制裁。
降低企业所得税率、简化税制。英国加大对企业所得税的削减力度,2015年4月,英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将从原来的28%减至20%,比美国目前的税率低了15个百分点,相比法国和德国也分别低13个和8个百分点,成为G7国家中企业所得税税率最低的国家。但同时石油天然气和银行业的税赋则有所提高。联合政府还加强了对避税行为的监管。
继续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通胀目标继续设定为2%的水平。继续推行量化宽松政策,资产购买计划将延续到2015-2016财年。通过借贷融资计划(FLS),降低银行融资成本,提高家庭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条件。通过英国商业银行,实施帮助增长示范计划和种子企业投资计划。
改善基础设施。加快发展通讯、固定和移动宽带等数字基础设施,出台数字通讯基础设施战略,投资6亿英镑,改善移动宽带连接。
实现地区平衡发展。推动公共资源平衡分配。针对各地区不同优势,量身定做发展规划。投资130亿英镑,改善英格兰北部交通。加强“北部振兴计划”的实施力度,投资新项目。加快推进高铁2号线项目建设。
实施产业扶持计划。对生物、化工、物流和医药、先进制造等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发展分享经济。发展高技能劳动力市场。加强发展并扶持学徒制。
加大对科学和创新活动的扶持力度。每年投资46亿英镑,改善科研创新设施,重点实施战略性科学创新投资,巩固英国全球科学技术领导者的地位。
加强出口。重点加强和中国的贸易投资合作,增加对英国贸易投资署(UKTI)中国项目的预算支持,重点推动先进制造、交通、金融服务、生命科学等领域与中国的合作。
改革银行体系,加强金融监管。保守党政府认为改革银行体系对避免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复苏至关重要,为此采取了包括向银行业征税、要求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阻隔零售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传递、将金融监管权重新归还英格兰银行等措施。
七、英国政府从香港获得多少税收
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和商业大都市,香港以其高效的税制和完善的金融体系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这使得英国政府从香港获得了可观的税收收入。那么,英国政府从香港获得多少税收呢?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香港税制的特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香港的税制特点。香港实行简单和低税率的税制,税收对企业和个人来说相对较低。香港的税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利得税:香港的利得税适用于所有从香港源收入中获得利润的公司或个人。税率相对较低,为 0% - 17% 不等。
- 增值税:香港并没有增值税制度,因此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不需要支付额外的增值税。
- 个人所得税:香港的个人所得税根据个人的收入水平而定,税率是递进的,从2%到17%不等。
- 房地产税:香港的房地产税是根据物业的租金价值计算的,税率为15%。
总体来说,香港的税制相对简单,税率也相对较低,这使得香港成为了投资者和企业家的乐土。
英国政府从香港获得的税收
据统计,英国政府从香港获得的税收金额庞大。作为香港的前殖民地,英国政府与香港之间有着深厚的经济联系和合作。香港作为英国的最重要的海外领地之一,对英国的经济发展和税收贡献不可忽视。
首先,英国政府通过对从香港进入英国的商品征收关税获得可观的税收收入。由于香港是一个国际贸易中心,许多商品通过香港进入英国市场。这些商品在进入英国时需要缴纳相应的关税,这为英国政府带来了不少税收收入。
此外,英国政府还通过对从香港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征收关税获得税收收入。香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交易中心之一,许多国际能源公司在香港开展业务。这些能源产品在进口到英国时需要缴纳关税,为英国政府带来了可观的税收收入。
此外,英国政府还从香港获得来自金融业的税收收入。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之一,吸引了许多全球银行和金融机构在此设立分支机构。这些金融机构通过在香港开展业务获得的利润会在一定程度上会纳税给香港政府。香港政府再根据税收协定的规定与英国政府分享相应的税收收入。
税收的用途
英国政府从香港获得的税收收入被用于各种用途。首先,一部分税收收入会被用于政府的日常开支,包括教育、医疗、军事等方面。此外,税收收入还会被用于国际援助、社会福利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税收收入的使用将根据政府的政策和需求进行调配。
税收的意义
香港作为英国的前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税收往来有着深远的意义。香港举足轻重的国际金融地位为英国政府带来了可观的税收收入,对于英国的财政收入和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同时,香港的税制和税收制度也为英国提供了一个借鉴的对象。香港税制的简单和低税率给英国提供了一个实施更加简化税务管理和降低税率的范例。英国政府可以通过学习香港的经验来优化本国的税制,进一步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总而言之,英国政府从香港获得了大量的税收收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商业大都市,通过其高效的税制和完善的金融体系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为英国政府带来了可观的税收收入。然而,税收也仅仅是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在税收的使用和管理上,英国政府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和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求。
八、香港在97之前,给英国政府有财政上的贡献吗?
有趣的问题,答案很简单:有一点。背后的原因却是详细得可以写成一本书。
讨论香港殖民地时代的问题,首先要记得香港之于英国,并不是地方-中央政府的关系。香港殖民地的地位是一个“Crown Colony" 皇家殖民地,归殖民地部管辖,总督由皇家特许状任命,税制等等高度自治,在成为殖民地之初,香港已经定位为与清帝国贸易的自由港,所以税收极低,甚至入息税也是在二次大战后才正式征收,英国在香港的官员,也无时无刻争取维持以至扩大香港的财政自主。香港山高皇帝远、收入稳定,历任总督有能力经常绕开殖民地部对香港财政收支的批核,自行经立法局通过预算案和重大工程开支,最终伦敦算是接受了现实,香港在1958年正式取得财政自主权。
香港对于英国经济的贡献,更多的是间接的,英资公司获益后以税款形式贡献给英国政府,例如香港的巴士直到《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前,都必须采购英国货;无论九广铁路、地铁列车、电气设备都是英国货。垄断香港对外通讯的大东电报局及其附属香港电话公司、国泰航空等等战略行业,都是英资公司。
香港直接贡献于英国政府的,主要是保卫香港本土的国防开支,不过国防部及其前身战争部,和殖民地部就这项开支经常扯皮:
- 国防部认为殖民地向来应该为自身的治安和国防开支负责,如没有足够财源,殖民地部应该自寻出路而不是老是占帝国的便宜,而且香港在二次大战时也有以现金报效过”帝国圣战“(大雾),现在面对gc中国的威胁,更应该自行负责国防开支;
- 殖民地部则认为应该分清香港”有能力支付多少“(how much it is able to pay)以及”应该支付多少“ (how much it should pay),并表示香港已经在二战中支援大量金钱,国防部不可以继续打香港的饥荒。(按:所以任何事情都可以辩证地看,国防部认为香港既有付钱的先例,则可一必可再;殖民地部认为给过了还要给是狮子开大口)
- 财政部因为自身利益附和国防部,认为香港向来税率极低,政府负债轻微,有能力更多的为帝国防务贡献更多。
最终殖民地部顶不住压力,非正式地预告时任港督葛量洪(Sir Alexander William George Herder Grantham)准备支出这笔金钱,说这笔额外开支的80%将用在香港,同时狡猾地留了一条尾巴,提醒港督关于支付方式,是分期付款还是像“支援圣战”那时候一样一笔过支付,由港督建议。这等于付多少,如何付可以谈,有没有Yes, Prime Minister既视感?这条件优惠的差不多是乞求港督赏钱孝敬伦敦,当时欧洲百废待兴,香港以至亚洲的经济状况相对英国好一点,而且伦敦不少官僚眼红香港的低税率政策,认为香港居民完全有能力负担更多税负,分担财政开支。所以表面上是指令香港出点血,实质上是求爷爷支援后方。
殖民地部通知了葛量洪要孝敬之后,葛量洪和殖民地部正式交手就在1950-52年持续不断。殖民地部受国防部和财政部委托,以柔性手段写信给港督,甚至以"Dear Grantham" 亲爱的葛量洪为上款,"Yours ever" 你永远可信的人为下款,行文以商量语气为主,毫无趾高气昂的感觉。可是信里绵里藏针,以规劝的语气表示港督难以拒绝伦敦要求香港支付国防开支,甚至”提醒“港督的行动是需要向伦敦负责的。
葛量洪历任百慕大、牙买加两地辅政司、尼日利亚布政司,斐济总督兼西太平洋高级专员等要职,绝不是省油的灯。首先推诿财政司退休,难以及时回复贵部,回信拖延了整整4个月;然后拦腰砍一刀,回复部里说你要求的一千六百万港元咱给不了,一口价八百五十万,不要拉倒。殖民地部和财政部自然不同意,“深表遗憾”,东拉西扯信来信往一番葛量洪依然毫不松口,要不说没钱,要不就同意多付,却大讲程序,说我一个人做不了主,要交给立法局审核。众所周知立法局全体议员都由港督委任,督爷不点头谁敢投赞成票?最终葛督宪成功拖延到英国内阁决定从全球包括香港收缩军队规模,令两部难以继续施压支付原价,最后以八百万港元成交,用以支付香港的防务开支。上缴军费可以谈判可以拖延,主谋还是由大英帝国全力培养、根正苗红的大不列颠官员,新鲜不新鲜?顺带提一下八百万港元是什么概念,1956年香港政府收入4.54亿港元,等于拿收入的1.75%出来孝敬老佛爷,钱不少但还能应付。
之后每年香港和伦敦的谈判,都显示出伦敦难以从香港榨出更多现金直接支付与英国国库,港督似乎更着眼于把钱留在香港支持本土开支,而且金额总是不如财政部设想的多,凸显香港的财政自主程度事实上在1958年前已经很高,英国政府对香港的控制也无法透过殖民地官员强有力地实施,他们似乎倾向蔑视伦敦官僚对港督以及在香港实施的政策指手画脚,企图保留更大的自主权。港督和官员们也认识到,伦敦从来都是以商业角度看香港,万一香港有一天成为伦敦的经济包袱,他们的自主权将无从说起,甚至放弃香港,所以历任港督都着力于提高香港的经济自持力,一方面彰显香港对英国商贸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增加抵挡伦敦插手香港内部事务的筹码。
所以香港回归后的高度自治,并非一下子从石头蹦出来,而是有其历史背景的。英国获得的也远不止这些,还有香港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她得到一个远东最大的情报中心,这个比财政收入值钱得多:
英国殖民香港时,英国从香港获得了什么?参考资料:
- Ure, G. (2012) Governors, Politics and the Colonial Office: Public Policy in Hong Kong, 1918-58.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 Legislative Council Library (Ed.). (2011, December). Letters Patent. Retrieved February 26, 2018, from http://www.legco.gov.hk/general/english/library/infopacks/yr11-12/1112infopacks-lc-04-e.pdf
- Tsang, S. (2007). Governing Hong Kong: Administrative Officers from the 19th Century to the Handover to China, 1862-1997. I.B.Tauris.
- CENSUS & STATISTICS DEPARTMENT, HONG KONG. Hong Kong Statistics 1947-1967. Retrieved February 26, 2018, from https://www.statistics.gov.hk/pub/hist/1961_1970/B10100031967AN67E0100.pdf
九、世袭政府职位:英国政府中的传统与现实
英国政府职位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世袭的传统,这在其他国家中较为罕见。这种制度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一方面,世袭政府职位被视为英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维持社会稳定和传统秩序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批评者认为这种制度不公平,违背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
政府职位的世袭传统
在英国政府中,包括众议院议员、上议院议员和内阁成员在内的许多职位存在世袭制度。例如,贵族们拥有终身上议院席位,并将这一地位传给他们的子女。此外,一些内阁职位也经常由同一个家族的成员担任,这种现象被称为“政治家族”。这种世袭政府职位的传统持续存在已经几个世纪了,成为英国政治体系的一部分。
世袭政府职位的争议
然而,世袭政府职位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广泛质疑。批评者认为,这种制度是不公平的,违背了公正和机会平等的原则。他们认为,政府职位应该根据能力和才干来分配,而不应该仅仅因为出生而获得特权。世袭政府职位还可能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腐败行为。
英国政府对世袭政府职位的改革
在面对世袭政府职位这一争议时,英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改革这一制度。例如,近年来,上议院的改革成为了热门议题,政府试图减少世袭贵族的人数,并引入更多的选举议员。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公众对政府职位的监督和透明度,以防止权力的滥用。
世袭政府职位的现实影响
尽管世袭政府职位存在争议,但它们在英国政府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职位代表了英国的传统和历史,吸引了大量游客和与政府相关的活动。此外,一些人认为,世袭政府职位可以为政府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因为有一些有经验的家族在政府中担任职位。
总之,英国的世袭政府职位在传统和现实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尽管这一制度存在争议,但它仍然是英国政治体系的一部分。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来应对争议,并加强监督和透明度。通过了解世袭政府职位的历史和现实,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独特的政治制度。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对您了解英国世袭政府职位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