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护 环境法则?
1、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正确处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台治理的原则。
该原则是指预先采取防范措施,防止环境问题及环境损害的发生;在预防为主的同时,对已经形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进行积极治理;用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效益而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相结合的办法,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进行整治,以提高治理效果。如合理规划、调整工业布局、加强企业管理、开发综合利用等。
3、污染者治理、开发者保护的原则。
该原则也称“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是明确规定污染和破坏环境与资源者承担其治理和保护的义务及其责任。
4、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有最高的行政管理职责,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以保障公民人身权利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产不受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损害。
5、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该原则也称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是指人民群众都有权利和义务参与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进行群众性环境监督的原则。
二、中国环境法标准?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是在70年代未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环境保护的宪法规范。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和环境保护法规、规章组成的体系,成为我国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法律部门。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范围主要包括,环境污染防治法,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等;自然环境要素保护法,如森林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文化环境保护法,如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环境管理、监督、监测及保证法律实施的法规,如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等。 另外还有各种环境标准,包括环境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环境法制工作的加强,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内容将不断充实和完善。
三、环境法的特点?
环境法除具有法律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 科学技术性、社会公益性、世界共同性、地区特殊性等特征。
首先,环境保护本身涉及方方面面。环境保护的对象包括所有自然或人为的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的手段需要应用物理、化 学、生物、电子等各个领域的先进技术;环境保护的监督对象包
括政府部门也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保护的监督单位除各级环 保局外,还包括交通、渔业、林业、矿业等行政主管部门;环境 法律责任执行的措施也涉及行政、经济、教育等多个方面。因
此,环境法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的特征。
其次,环境法多数条例的制定都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无论 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污染物的达标排放,还是环境影响评
价、环境污染治理都需在相应的环境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实行。这 使环境法必然带有一定的科学技术性。
第三,环境法具有普遍的社会公益性。因为无论是保证资源 的合理开发利用还是防治环境污染,都是为了谭护全人类的利
益,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
第四,环境法还具有世界共同性。当今的环境问题已不是一 人、一地区、一国能解决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需要世界各国
的全力配合、共同努力。环境保护的受益者也将是全世界而非某 一个体。
最后,环境法还具有地区特殊性,这是由环境问题的地区特 殊性决定的。同一个环境问题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地理、地质、人
文条件下可能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就决定了环境法也 必须因地制宜。
四、营商环境法?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是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制定。由国务院于2019年10月22日发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2021年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汇报,要求进一步打通落实堵点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
五、国外环境法对中国环境法发展的启示?
列举几个:1、环境公共治理理念的渗透2、公众参与的程度加深3、技术性法规的健全完善4、环境法理论的发展
六、环境法硕士就业方向?
环境法学的就业前景不错
环境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从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所以就业前景不错。
七、农村居住环境法?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专门、系统的法律法规支撑,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面临部分地方重视不够、群众固有习惯不易改变等问题,一些环卫小问题引发环保大问题时有发生。”
眉山市人大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规范眉山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眉山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地方立法形式,让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有法可依。
八、环境法硕士就业前景?
人才需求大,发展前景好,是一个长期潜力大的专业。
就业方向:
1、高校任职。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可以在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教育工作。
2、事业单位就职。资源与对于环境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可以在企事业单位担任工程技术人员。
3、政府单位。掌握了现代生物学和生态环境学,生态农业资源遥感知识和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可以在国家环保部门。
九、企业环境法律风险管理实务
企业环境法律风险管理实务
导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企业环境法律风险管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课题。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难免涉及一系列的环境法律事务,如排放废气、处理污水、处理危险废物等。不合规的行为不仅会面临高额罚款,还可能导致声誉受损、业务受阻甚至关停。
本文将从企业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管理环境法律风险,以规避潜在的法律问题,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了解环境法律法规
要想合规经营,首先需要全面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法律法规。企业应当明确外部环境对其经营活动的影响,深入研究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目标排放标准、废弃物处理要求等具体规定。
另外,企业还应关注法律法规的动态变化,及时了解环保政策的调整,避免因为法规变化而导致违法行为。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确保环境法律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首先,企业应制定明确的环境政策和目标,明确环保责任和要求,并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法规的知识水平。
其次,企业应设立环保部门或委派专人负责环境管理工作,对环境问题进行常态化的监测、评估与报告,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此外,企业应定期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发现并识别环境风险点,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减少环境风险的发生。
合规行为
针对环境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企业应采取行动,确保自身的合规经营。
首先,企业应当严格控制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确保不超过法定标准,同时建议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企业应当加强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理,采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措施,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确保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也能够符合环境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因为第三方问题而承担法律责任。
应急预案与危机公关
面对突发环境事件或因环境问题引发的危机,企业应制定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危机公关策略。
首先,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行动方案,制定应对措施,保障人员安全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损害。
其次,企业应与政府、媒体等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及时向社会公开事件信息,做好危机公关工作,减少负面影响。
此外,企业还应将环境事件作为一次学习和改进的机会,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和危机应对能力。
监督与改进
企业环境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持续进行监督和改进。
企业应加强自我审核,建立监测与评估机制,定期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
同时,企业应与外部专业机构或第三方进行合作,定期进行环境法律风险的评估和审查,发现潜在风险并提出改进建议。
结语
企业环境法律风险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只有合规经营,才能有效规避法律风险,确保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不受损害。
因此,企业应加强对环境法律法规的了解,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确保合规行为,制定应急预案,进行监督与改进。
在环境保护呼声日益高涨的时代,企业应当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履行环境法律法规要求,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十、环境法论文答辩问题
环境法论文答辩问题是每位环境法领域学者和学生在完成自己的研究项目后必须面对的环节。论文答辩是对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展示,也是对研究的深入思考和进一步探究的过程。在环境法领域,论文答辩问题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从环境保护政策到法律实施和司法实践等层面都有可能成为答辩的问题。
1. 环境保护政策相关问题
在环境法论文答辩中,考官可能会询问与环境保护政策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国家、地区或国际层面的环境保护政策、环境保护目标的制定和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要求等。
例如,一个可能的问题是:国际环境法框架下,各国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政策和法律有哪些不同的做法?
另一个可能的问题是:在国家层面,如何确保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和执行?法律手段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2. 环境法律实施问题
环境法的实施是环境保护的关键。在环境法论文答辩中,考官可能会关注环境法的实施问题,例如环境法规制定过程、环境法的执行机制、环境执法的挑战等。
一个可能的问题是:环境法律的规制过程中应如何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另一个可能的问题是:在环境法实施中,公众参与的方式和效果如何?各国在这方面有没有好的实践经验可以借鉴?
3. 环境司法实践问题
环境司法实践是环境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答辩中可能会涉及到环境司法实践的问题,包括审判实践、仲裁机制、法律适用和司法解释等方面。
一个可能的问题是:在环境刑事司法中,如何界定环境犯罪以及相应的刑罚措施?各国在这方面有哪些不同的立法和实践?
另一个可能的问题是:环境争端解决中,仲裁机制对于促进环境合作和解决争端有何作用?
4. 环境法的未来发展
环境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在论文答辩中,也可以探讨环境法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一个可能的问题是:面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环境法在未来应该如何发展?
另一个可能的问题是:在数字化时代,如何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环境法实施和监管的效果?
总之,环境法论文答辩问题涵盖了环境保护政策、环境法律实施、环境司法实践以及环境法的未来发展等广泛的领域。在答辩前,研究者需要深入研究自己的论文内容,并广泛了解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以应对各种可能的问题。
通过答辩过程,研究者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还可以通过回答问题进一步拓展思路、完善研究方法和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