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催收取代人工催收只是噱头吗?
中国经济新闻网 16:52:39
金融行业里有句话“三分贷,七分管”,深刻说明贷后管理在整个借贷生命周期的重要性。催收作为贷后管理的核心环节,一直被“寄予厚望”。不管是银行还是互金企业,催收的作用都极为明显:一能够最大化的降低坏账损失;二,通过强大的催收能力抢滩较高风险的业务并获得收益。
近两年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增长、消费金融的崛起,催收迎来了春天。并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加持下,智能催收作为一种新型方式横空出世。
相比传统催收,智能催收的出现为行业赋予了新动能。下面以得助智能·催收系统为例,来看看智能催收的优势。
得助·智能催收是北京有限元科技基于AI、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以真实金融场景为基础,自主研发的催收系统。通过晓得机器人、智能质检、智能报表等多项智能服务,搭建一体化催收体系,助于金融业高效合规完成贷后催收。
智能催收的具体优势:
晓得机器人·低账龄催收全覆盖
基于AI、NLP等技术,晓得机器人拥有自动外呼、精准识别、智能打断等多项智能服务,能与用户进行多轮对话,完全催收任务,提高用户的还款意愿。同时,晓得机器人每天可通话800-1000通,并做到不受情绪影响始终保持用语规范,降低被投诉风险。
通过分群模型和账龄策略相结合,不同用户群采取不同的催收手段。针对账龄较短的用户,晓得机器人可做到快速触达、全覆盖,尤其是M1及M2的逾期新案,催收成功率可高达80%-85%。
智能分案·资源最优配置
行业内平均每天的人均产能在200-300通左右。而对催收公司的分润,基本上也是采用按照待催额度的不同比例来给予回佣。
根据逾期时长、金额等数据反馈制定成本和回收率之间的最佳催收方案,自动分配机器人和人工坐席,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可在催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流转工单,实现高效协作。同时,企业可通过智能报表,自动生成各项数据统计结果,快速了解进程,及时调整催收策略。
智能质检·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质检方式,是从催收录音库中随机抽取一定量的样本,招募一批质检专员来一个个的听,记录下有问题的案件,测算比例。
而得助·智能质检,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通过文本质检、图像质检、语音质检及视频质检等多维度进行检测,实现质检全覆盖,百分百替代人工。全局无间歇识别违规话术、敏感词,及时捕捉记录违规情况,实时监控预警及评价,避免人工检测的滞后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合规催收。
虽然目前智能催收还无法完全取代传统催收,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催收的应用场景正逐渐拓宽。并在合规催收的要求下,智能催收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智能催收的崛起是金融业改善行业现状的利器,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为什么过去7年了催收还在催收
因为债权债务关系在法律上最长有20年诉讼时效,7年还在催收很正常。只要债权方没放弃追讨,或者债务人没主动履行还款义务,催收行为就是合法的。
解释下具体原因:首先法律上债务不会自动消失,只有过了诉讼时效法院才不支持强制执行。但很多网贷平台会把债权打包转让给第三方,新债主拿到债权后时效重新计算。其次征信记录保留5年是从结清欠款开始算的,如果一直没还,这个记录会持续存在。最后催收成本其实很低,现在都是AI机器人批量操作,偶尔人工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对机构来说就是顺手的事。
建议主动联系债权方协商还款方案,或者收集违规催收证据投诉。拖着不处理反而会影响后续贷款买车买房。
三、快手所宣称的AI自动带货机器人是真实的吗
快手宣称的AI自动带货机器人是真实存在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少平台都在积极探索AI在电商领域的应用。快手推出的AI自动带货机器人,旨在利用AI的智能特性为带货场景提供助力。
其优势与功能体现:这类机器人能够依据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喜好、购买习惯等,精准推荐商品。还可以实时与用户互动,解答疑问,就如同专业的客服人员。在直播带货场景中,它能协助主播完成一些基础工作,例如介绍商品信息、回复常见问题等,提高直播效率和质量。
实际应用情况:虽然AI自动带货机器人真实存在且有一定作用,但它并非能完全取代人类主播。在一些复杂的带货场景和需要情感沟通、创意展示的环节,人类主播的优势依然不可替代。AI自动带货机器人更多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与人类共同协作,推动电商带货行业的发展 。
四、快手推出的AI自动带货机器人是不是真有其事
快手推出AI自动带货机器人确有其事。在电商发展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趋势下,快手为助力商家带货推出察瞎相关机器人。
功能特点方面,这类机器人可借助AI算法,精准分析商品特点与消费者需求,实现智能选品推荐。还能模拟专业主播的带货话术,生动介绍商品优势,提升带货效率。
应用场景上,能在直播间自动进行产品展示态没厅与讲解,即使商家人力有限,也能保证直播带货的时长和频率。而且可随时根据商帆隐品库存、价格变化等实时调整带货策略,适应市场动态。不过,目前其应用效果可能因不同商家和产品而有差异,但它无疑是电商直播领域的创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