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好的专业是什么
师范生逐年看好 外语、电子专业持续走俏网络三类人才吃香 有报道说,高校毕业生就业激战正酣之时,有些大学毕业生对前途茫然。显然,面对正处于巨大转型期的社会现实,年轻的大学生们多少有点找不着北。因此在高考时盲目填报志愿,到毕业时又一哄而上地去找工作就成了大学校园里年年上演的一幕,孙子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看来亟须普及。本文可能会对新世纪的高中生填报志愿和大学生择业提供一些参考。 最近,上海市教育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今后10年内,我国对人才的需要将有较大的变化。从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今后几年我国将大力发展6大技术领域: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6大技术可形成9大高科技产业:生物工程、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智能机械、软件、超导体、太阳能、空间产业和海洋产业。 按照国家人事部的有关统计预测,我国今后几年内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8大类: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 财经专业仍处“熊”市 财经类专业就业依然不旺。由于全球经济的影响和社会需求的减少,外经贸专业火爆的景象已经时过境迁,众多当年的高分生如今不得不面对“就业难”的考验。从近年财经类毕业生需求情况来看,社会需求相对较大的是会计学、审计学;需求较少的是管理专业、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价格学、国民经济计划等。当然,需求不足不等于没有需求。相反,在目前的人才市场上,新型的金融专业人才十分缺乏。从学历层次看,硕士、博士和MBA备受用人单位青睐,尤其是新型投资银行业的人才需求,将逐步向“高、精、尖”倾斜。 师范生逐年看好 师范类专业仍受欢迎。近年来,在许多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相对“吃紧”的情况下,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却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可喜局面。因此,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的人数也急剧增长,出现了师范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一涨再涨的局面。 但是,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今后报考师范的竞争肯定会比以往更加激烈;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容易也是相对而言的,若干年后,也将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即使现在也不是所有的师范毕业生都能保证就业,不少专业在农村、贫困地区的学校相当紧缺,而在大城市、重点中学却不大容易就业。 外语、电子类前景乐观 外语、电子类不会骤热骤冷。在近几年的高考专业选报中,报考外语院校和外语专业的热度始终不减。外语类院校的规模也一扩再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会与年俱增,就业前景是乐观的。但是,由于前几年外语类招生过热,总体就业形势又不理想,因此,目前外语类毕业生总体上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只有师范类外语专业的毕业生比较走俏,这类人才的需求量今后几年内也会保持较高的数量。非师范类外语专业的语种不同需求也不相同,需求较大的有英语、日语、德语、法语等,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比较容易。 今年教育部门的统计资料和各地的人才招聘会都传出这样的信息:计算机、微电子、通讯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需求巨大,毕业生供不应求。但与此同时,一些家长也担心,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就业前景会不会像其他一些热门专业一样出现骤热骤冷的问题?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有“朝阳产业”之称,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两年,国家每年对通信基础设施的投资都超过1600亿元。从总体上看,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行情十分看好,10年内将持续走俏。 网络人才逐渐吃香 未来互联网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今最大的富翁制造工厂,网络人才将逐渐吃香,其中最走俏最赚钱的是下列3类人才: 软件工程师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从1996年至2006年,我国将有100多万个新职位需要软件技能,目前已有10万至40万人需要电脑软件技能的职位因无人填补而空着。软件工程师的频频告急,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争夺大战。据悉,软件工程师由于享受期权股票,不少优秀的软件工程师早已成为百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 游戏设计师在我国,电子游戏、电脑动画和特别效果业求才若渴,年营业额50亿美元的电子游戏业需求胃口惊人。 网络安全师近几年,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各类违法行为在国内呈上升之势。黑客及攻击方法已超过计算机病毒的种类,总数达近千种。我国电子信息网络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网络安全系统脆弱,给黑客留下了可乘之机,而“监守自盗”式的内部攻击对网络安全构成了更大的威胁。在美国,仅华盛顿就有3支电脑犯罪侦查队,中央情报局专门将1000名员工调到一个专门负责研究遏制电脑犯罪的信息技术中心去,我国也在组建自己的网络安全队伍。由于信息安全主管单位主办的中国网络安全系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数十家网络安全公司将在各地兴起,网络安全正在成为一门新兴产业。
人类可以制造肌肉吗?
据国外媒体报道,澳大利亚、中国、韩国、加拿大和巴西科学家共同研制出具有革命性的超强壮人造肌肉,承重能力达到自身重量的10万倍,所能产生的力量是人类肌肉的85倍。随着这一新发明的问世,研制科幻小说中的超级机器人成为一种可能。此外,这项技术也可用于研发智能布料和百叶窗,前者可在气温下降时提高温度,后者可在阳光强烈时自行闭合。
人造肌肉采用纳米纱和固体石腊打造,承重能力达到自身重量的10万倍,所能产生的力量是人类肌肉的85倍。人造肌肉采用的纳米纱由碳纳米管构成。这种纳米材料是一种无缝中空圆柱体,所用石墨与普通铅笔芯相同。纳米管的直径只有人头发的万分之一,强度却是钢铁的100倍。
项目领导人、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达拉斯分校的雷-鲍弗曼表示,超强壮和超快人造肌肉拥有广泛用途,不过,短期内还不能取代人体肌肉。他说:“我们研制的人造肌肉能够大幅快速收缩,举重能力是同等尺寸的天然肌肉的200倍。人造肌肉在近期内的应用前景让我们感到兴奋,不过,这项技术还无法在短期内取代人体肌肉。我们研制的人造肌肉虽然外表简单,但性能极高,可用于制造机器人、微创手术使用的导管、微型发动机、微流路混合器、可调节光学系统、微型阀门、远程位置调节器,甚至于玩具。”
刊登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论文指出,这种新型人造肌肉采用碳纳米管纱和固体石腊制造。在对充满石腊的碳纳米管纱进行加热时——无论是通过电还是闪光——石腊膨胀,提高碳纳米管纱的容积,同时长度收缩。这种人造肌肉能够快速收缩,所用时间只有千分之二十五秒。这种快速收缩的功率密度可达到4.2 kW/kg,是普通内燃机的4倍。
鲍弗曼表示这种人造肌肉能够高度扭曲卷绕,与飞行模型使用的橡胶带类似。充满石蜡的纳米纱在用电或者脉冲光加热时打开,停止加热时逐渐冷却,朝着相反的方向扭曲。在安装桨型装置情况下,平均旋转速度可达到每分钟11500圈,可旋转200多万次。鲍弗曼说:“旋转产生的扭力略高于大型电动发动机。”
新型人造肌肉可编、可缝、编成辫子和打结,可用于制造智能自驱动材料和布料。鲍弗曼指出纳米纱制造的布料能够随着温度的变化进行调节,或者在接触化学物质时提供额外保护。这种新型材料能够经受住比钢铁熔点高出1000摄氏度的高温考验,可用于生产对化学物质进行自适应的调节流量阀以及对周围环境进行自适应的百叶窗。鲍弗曼表示他们面临的下一个挑战是如何按比例放大这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