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对火灾险情,消防救援机器人和无人机能帮上什么忙
正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消防部队所担负的灭火救援任务越来越艰巨。特别是近年来,在处置高层建筑火灾、化学危险品泄漏以及洪涝等自然灾害事故中,因消防员无法靠近或进入到灾害事故现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援工作,使消防部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针对这一难题,消防无人机的应用将是未来解决这一难题的一把利剑。消防救援无人直升机具有轻便、灵活、快速、准确等特点,可执行多种场合的消防侦察救援任务。ZY06※运行速度可达0.8m/s,满足绝大多数的车间物流需求;※[400]车体结构结实、合理,可直接承载物料框、物料架甚至散件物料;※[0863]超小车体尺寸,长宽高:650mm*450mm*370mm。※[056]精巧的驱动模块设计,不打滑,运行轻巧自如;※原地旋转技术,单向牵引却可以轻松实现双向往返运行;※对外有多种通信方式,配无线遥控器,有线、无线、蓝牙、wifi;※原地回转技术,转弯掉头原地就行,不需要兜圈子;※宽负载选择,50kg级-500kg级,可广泛应用于电子厂、SMT车间、服装厂等场合;※车体配有操作按键,操作简便(按下就走,到站点自动停止),无须专业的培训;※磁导航引导技术,经典又稳定,和“出轨”划清界限;※嵌入式工业级控制系统,控制结构简单才能真正稳定;
二、地震救援中,常见的的工具有哪些?
“蛇眼”
到瓦砾深处救援的第一步是搜索。幸存者埋在瓦砾堆中,用手去一点点地挖开瓦砾显然太慢,用重型机械去移动又有可能伤着人。各种搜索仪器可以帮上忙。“蛇眼”就是一种搜索仪器,它的学名叫“光学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光反射进行生命探测的。仪器的主体非常柔韧,像通下水道用的蛇皮管,能在瓦砾堆中自由扭动。仪器前面有细小的探头,可深入极微小的缝隙探测,类似摄像仪器,将信息传送回来,救援队员利用观察器就可以把瓦砾深处的情况看得
清清楚楚。很多博物馆和超市用的防盗装置就是这种光学探头加观察器的仪器。
常用的搜索仪器还有另外两种: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和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
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具有夜视功能,它的原理是通过感知温度差异来判断不同的目标,因此在黑暗中也可照常工作。王教授说,这种仪器有点像现在商场门口测体温的仪器,只是个头比那个大多了,而且带有图像显示器。
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靠的是识别被困者发出的声音。人类有两个耳朵,这种仪器却有3 —6 个耳朵,它的耳朵叫做“拾振器”,也叫振动传感器,它能根据各个耳朵听到声音先后的微小差异来判断幸存者的具体位置。说话的声音对它来
说最容易识别,因为设计者充分研究了人的发声频率。如果幸存者已经不能说话,只要用手指轻轻敲击,发出微小的声响,也能够被它听到。关键是噪声的影响不能太大。
其实最“聪明”的搜索能手是搜救犬,它们是百发百中的搜索行家。
小气垫力撑数十吨重物
找到了幸存者就该施救了。这可是个力气活,有时要抬起沉重的楼板。很难想象一个小小的气垫就能完成这个工作。这种气垫比枕头大不了多少。没充气时瘪瘪的,只要有5 厘米的缝隙就能把它塞进去。然后用气瓶把里面的气压加到8 个大气压,“气鼓鼓”的垫子就能顶起楼板了。
气垫的材料相当讲究,最早人们用钢丝网添加橡胶来做,后来改用新型材料高强度芳族聚酰胺,这种材料非常坚韧,防暴警察用的手套也是用它做的,带上这种手套,警察就能面不改色地握住锋利匕首的刀刃。
液压钳张口咬断钢筋
如果现场钢筋交错,就要看液压钳的本事了。这种钳子的体积并不大,但是由于应用了液压原理,一把小小的钳子就能把钢筋一根根剪断,为营救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
天色暗下来,但抢救不能停。月球灯的作用非常抢眼。月球灯由高达2000瓦的电力支持,据说,两个月球灯就能照亮一个足球场。
救援机器人
前不久,日本科学家研制了一种蛇形机器人,并称它不久就能在地震救援中发挥作用。这种机器人的原理类似于前面提到的“蛇眼”搜索仪器。跟“蛇眼”
相比,蛇形机器人更灵活,它的每一个关节都有一个微型马达为其提供动力,活动更为便捷。
救援工具再神勇,也比不上人们在地震来临时的自救措施。高楼住户不要盲目跳楼逃生。可以尽量躲在卫生间等空间狭小的地方,注意要躲在承重墙边上,千万不要挨着不承重的隔离墙、装饰墙。另外,大衣柜边上、桌子底下也可以躲一躲,前提是这些家具都足够敦实。
三、蛇型机器人有什么作用
蛇形机器人可以成功上下一根塑料管道,并可以跨越废墟碎片间的巨大空隙以及在草丛中来去自由.让蛇形机器人在坍塌废墟中穿梭,能更快地找到幸存者,为灾难救援工作带来了技术突破.在国内,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
所、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相继研制出了蛇形机器人样机.
四、地震救援最迫切需要的工具?
地震中致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房屋损毁、倒塌造成的砸伤和掩埋。最需要的是大型的吊车、挖掘机、液压扩张器等